时代排行榜 Time ranking 文明之巅 Peak of civilization
当前位置:首页>设计>文旅景区

前卫的原创性及其当代艺术神话 2023-2024年度中国艺术权力榜

2023-10-20
CAA中国艺术年度影响力年度顶尖艺术家大奖隆重公布 CAA中国艺术年度影响力评选大奖公布获奖者|机构:

CAA中国艺术年度影响力年度顶尖艺术家大奖隆重公布

CAA中国艺术年度影响力评选大奖公布获奖者|机构:

年度最佳艺术家奖 : 戴帆

年度中国新晋艺术家 : 王挣扎

积极变革奖 : 蔡国强

前卫艺术贡献奖 : 孙原 + 彭禹

年度最佳年轻艺术家奖 : 葛宇路

艺术颠覆者大奖 : 华韡华

年度最佳策展人奖 : 侯瀚如

年度当代艺术最佳评论奖 : 朱青生

特别表彰奖 : 栗宪庭

年度艺术商业领袖 : 曾梵志

年度最佳展览 : “你好——李勇政个展” | 成都当代美术馆

年度最佳美术馆 : 红砖美术馆

年度最佳画廊: 常青画廊4. 前卫艺术贡献奖 : 孙原 + 彭禹

孙原 + 彭禹 : “其实是因为我们这一批人做了这样的作品,艺术才有了今天的面貌,而不是我们超前地预判了新的艺术趋势。”

孙原 + 彭禹不追随当时的艺术主流而特立独行,屡屡以不同媒介与表现手法来挑战主流艺术。他们的作品像一把锋利的剑,戳开了一道血淋淋的伤口,直达观者内心,作品同时也混杂着欲望的冲动,表现形式颠覆传统。他们以具有争议性的极端创作挑战着艺术界的道德标准。他们的作品通常体现了对于生命与死亡,以及人类生存状态的矛盾性的思考。持续地透露出了他们对作品材料的敏感以及对新艺术语言形式的思考,这也是今天我们所见的优秀当代艺术作品的共性。

5 . 年度最佳年轻艺术家奖 : 葛宇路

葛宇路 :“葛宇路为道路命名的想法最早起源于一次短期美术史课程。“我开始思考名字和我个人的关系,以及私人符号出现在公共场合的某种趣味性。大家通常会选择隐匿掉自己的名字,我决定反其道而行之。”

葛宇路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了朝阳区双井街道苹果社区附近的一条“无名路”,并把自己制作的“葛宇路”路牌悬挂在了道路的西口和东口。这个路牌一直被使用了4年,附近居民也接受了“葛宇路”的路名,甚至被录入了导航软件中。经他披露之后,事件引发了社会热议。葛宇路一夜蹿红,然而这个有趣故事的结尾却并不算“圆满”。7月13日,城管部门拆掉了“葛宇路”路牌,并在十天之后的7月23日,将“百子湾南一路”的路牌悬挂到位。北京再无“葛宇路”,这让无数网友叹息不已。引发网友们好奇和惋惜的,不仅仅是葛宇路的脑洞,也许更多的是对这一有些执着、可爱甚至“中二”行为的默契领会。在平庸沉闷的生活中,葛宇路像突然迸发的火星,点燃了许多人的兴奋情绪。葛宇路原本是想探索一种城市空间的可能性。这并非他第一次面对争议。葛宇路”是一种实验艺术,是“艺术重新介入生活的表现”;在湖北美院就读期间,他就曾突发奇想,将自己的名字涂鸦在学校的墙壁、厕所、黑板和海报栏上。探索个人符号和公共空间关系的第一次尝试,引发了极大争议。葛宇路当然是有责任的,至少违反了关于地名的一系列法规。一言以蔽之,地名命名之事,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为之。关于给路命名这个事儿,他是这样说的:其实很简单,下面说方法:1.你要找到一条目前没有名字的道路2.制作路牌,贴于该路段相关位置。3.坐等网络地图收录。4.加入“民政区划地名公共服务系统”正式转正。然后,他严格按照步骤依次实施。于是,2013年,在一处地图上的空白路段,葛宇路贴上了自己的名字制成的路牌。百十字能说清楚的一件事,在最近一个月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有趣的是,这件事情基本是全身槽点,葛宇路本人、交管部门、民政部门、网络地图、央美校方,几乎每个涉事元素,都有挨骂的。然而回归葛宇路艺术生的本源,以及这件作品的艺术属性本身,不得不说,这可能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好的一件行为艺术作品。

6. 年度最佳策展人奖 : 侯瀚如

侯瀚如 : “我觉得今天的中国当代艺术太被工具化了、太被媒体化了,没有一种很个人的自由的对问题根本的评价,这是及其缺乏的。”

侯瀚如被广泛认为是将中国当代艺术引介到西方世界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作为在西方国家工作的中国人,侯瀚如关注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以及全球化和亚太地区城市化所带来的活力与问题。他在中国及国际艺术领域的多次策展项目推动了整个亚太地区当代艺术的发展,同时,也使自己成为目前国际艺术界最活跃的策展人之一。

7. 年度当代艺术最佳评论奖 : 朱青生

朱青生 : “如果中国不把当代艺术精神作为公民美育常识,而在世界文化竞争中因为一时的失意、失落和暂时失败,就缩回去因循守旧,抗拒现代化,诋毁改革开放的珍贵成绩,中国的艺术又怎么可能有原创性。”

朱青生致力于推动现代艺术的发展,对现代艺术的国际困境的突破、现代艺术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必不可少的作用和民族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做了理论阐释、展览、活动的策划和推进、艺术史的研究以及艺术创作的实验,坚持将学术研究、组织活动、实践创作三方面的活动放在世界艺术的前沿范畴来进行。并把中国当代艺术的研究推向了与西方当代艺术研究分庭抗礼的地位做出了学理上的解释和批评上的准备。

8. 特别表彰奖 : 栗宪庭

栗宪庭 : “重要的不是艺术。从西方艺术史的角度看,当代艺术是新一轮对艺术概念的重新界定,对我们来说,它不是一个艺术品种,不是可以和中国水墨画、油画、版画之类平列的概念,它是一种立场,是一种文化态度,是包含价值系统重建的姿态。即不管你是从事哪种门类的艺术创作,作为一个艺术家,你都要关注当代人的心灵和心理状态,关注艺术作为人最基本的生存感觉,这是我说的人文精神。”

栗宪庭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三十多年中,他从文化战略的角度把握着中国当代艺术的新变化,开创性地策划了诸多重量级的代表着重要艺术潮流和走向的中国当代艺术展览,对中国现代艺术运动的发生和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今天的老栗在国际艺术界的眼中,更像是一个中国当下的文化象征,更多地代表了对艺术自由的不懈追求和不轻易妥协的文化态度。正因为有了栗宪庭这样一副铮铮铁骨,才使得中国的当代艺术由边缘走向主流,由受排挤到登堂入室,并且受到国际艺术界前所未有的尊重。

9. 年度艺术商业领袖 : 曾梵志

曾梵志 :“诚然,所有艺术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不朽、永恒,我希望在自己去世后,作品还会被人们欣赏。我希望人们观看我的作品时能发现一些新的东西,能发现一些他们希望能在画中看到的东西,他们正在寻找的东西。然而,说到“遗产”一词,我想说更重要的是留给这个世界一份精神遗产,而非物质遗产。”

曾梵志被认为是当代中国较具代表性和国际影响的艺术家之一。从90年代起,他的创作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敏锐的社会批判,受到艺术评论界和社会的持续关注。从他早期的"协和医院"系列,到"面具"系列,采用表现主义手法描绘当下人们的精神状态,尽管带有卡通的色彩和调侃的味道,仍给人以沉重感和压抑感。其中"面具"系列晚期作品《最后的晚餐》,于2013年10月5日在苏富比夜间拍卖会上以1.6亿港币成交,成为中国当代艺术拍卖的最高价。 让艺术家成为舆论焦点。早期的作品中“协和医院”“肉”系列中,能看到那时的曾梵志具有直接的社会批判性,他几乎是直面生命的残酷。曾梵志还借用了文艺复兴早期基督教三联画绘画的图示特征,令这组作品具有在人性之外神启的宿命感。 曾梵志的面具系列虽是他辨识度最高的作品,但这个系列不代表曾梵志艺术最本质特征,面具系列仍然是上世纪90年代的时代产物。

10. 年度最佳展览 : “你好——李勇政个展” | 成都当代美术馆

虽然很多时候李勇政的作品会令人直接联想到各种社会事件,但我仍喜欢称他为观念艺术家,只不过在他的素材中涉及了社会事件。他的作品涵盖面远超意识形态层面的讨论,不同的艺术家习惯于使用不同的素材,同时也表达着不同的观点,尤其是在多元艺术史的背景下。

——蓝庆伟(成都当代美术馆馆长)

2017年2月25日15:30,“你好——李勇政个展”在成都当代美术馆拉开帷幕。本次展览由成都当代美术馆主办,成都当代美术馆执行馆长蓝庆伟担任策展人,为观众呈现艺术家李勇政近期创作的装置艺术作品,展览时间从2017年2月25日持续到3月19日结束。次展览是艺术家李勇政在成都的首个个展,共展出六件装置作品,分别为《送给你》(2013)、《秘密交换》(2014)、《死亡 我多年的梦想》(2015)、《保卫祖国》(2015)、《嗨》(2015-2017)和《礼物》(2017),涵盖了艺术家近两年创作的主要面貌。展览现场,观众可以看到《送给你》、《嗨》和《礼物》为互动装置,现场有不少观众排队体验,除了在作品《送给你》中,观众可以拿走已经摆放好印刷的报纸;兴趣爱好者甚至可以在《秘密交换》中写下自己的秘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礼物》作品中,艺术家尝试使用最新的VR技术到作品中,观众可在现场头戴VR眼镜来体验作品及艺术家所强调的时空、历史等概念。此次展出的所有作品都有一个特点:作品都是和人打交道,强调的是和其他人的关系,也概括了李勇政的创作方式。他希望得到参观者的回应,完成一次交流。『如何定义正在发生的事情』是李勇政创作思考的出发点,他用自己的方式来探讨回应的方法,而回应的本体则是这个世界。

李勇政作品的有趣之处恰恰在于既定的结构和术语所不能言说的部分,例如我们在面对他创作的狭长甬道中的盐山时的幽微之情,我们能够明白艺术家的入路,读懂他的工作方式,但却仍被他的作品和现成物所震惊。展览展示了李勇政的六件装置作品,它们分别是《送给你》(2013)、《秘密交换》(2014)、《死亡 我多年的梦想》(2015)、《保卫祖国》(2015)、《嗨》(2015-2017)、《礼物》(2017),其中《嗨》和《礼物》是首次呈现在观众面前,这些作品可以作为一个人在生活中不同维度的呈现。

李勇政的作品没有固定的形态,并强调观众的参与性。同时借助互联网、媒体及新技术等手段来创作,强调参与者的思考。李勇政的艺术作品会时常令人直接联想到各种社会事件,但我们仍喜欢称他为观念艺术家,只不过在他的素材中涉及了社会事件。他的作品涵盖面远超意识形态层面的讨论,不同的艺术家习惯于使用不同的素材,同时也表达着不同的观点,尤其是在多元艺术史的背景下。是把社会正在发生的事情作为主体,还是把它们作为艺术创作的手段,是我们区分李勇政艺术创作价值的依据。“如何定义正在发生的事情?”这是李勇政给自己的创作提出的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李勇政使用了一种“正在发展的眼光”——这不像是艺术家对自己的观看,更像是一种观众视角的观看,这也是李勇政在创作中经常使用的手法:一件作品不会只有一种最终产品,已经实现的作品很可能只不过是新作品的因素。在创作中,李勇政把一切在自己身上发生过的艺术品都转化为新的材料,同时他也毫不忌讳地反复使用相同的素材——如水和盐——来创作不同的作品。如果将李勇政的作品进行分类,会涉及一些宏观的词汇:生命的回应、历史的温度、以社会介入社会、网络与“游戏”。但在作品的构成上又是相对具体的,所涉及的材料均可进行简单列举:水、盐、金属、旧画作、网络,而其所涉及的手法也并不高深:替换、转换、交换。“作品只是现实的标本”——这是李勇政对作品的一种定义。


相关文章